“不脱贫脸上无光!”

04-20 11:17  

仙桃日报讯记者邓一凡 
  4月18日,沙湖原种场奎阁分场。 
  夕阳西下,落日余晖洒满水面,一派恬静。村民刘三毛荡着轻舟,去清理网箱内茂盛的水草,为6月鳝鱼投苗做准备。 
  “今年还要大干一场。”望着10亩水面,刘三毛黝黑的脸上写满自信。 
  刘三毛家共8口人,2个儿子,靠种地、养鳝维持生计。经过村民投票,收入较低的刘家被列为精准扶贫户。 
  “从戴上贫困户帽子的那天起,我一直感到脸上无光,睡觉都不踏实。”刘三毛说,全家人有手有脚,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,却在致富路上掉了队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 
  刘三毛也曾经富有过。2009年鳝鱼行情好的时候,他的500口网箱赚了30多万元,一口气盖起了2幢新楼房,俩儿子一人一幢。总感觉矮人一截的他,可算扬眉吐气了一回。 
  好景不长,因技术、行情等因素,鱼池年年亏损,刘家再次掉队。 
  驻村工作组和村干部多次上门,为他量身定制脱贫之策,随着各项政策补助的倾斜,刘三毛靠双手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决心更大了。 
  从哪里跌倒,就从哪里爬起来。分场党支部书记鲁新明建议他加入合作社,继续搞网箱养鳝。 
  这几年,奎阁分场逐步探索出“支部+合作社+贫困户”的精准扶贫新模式,已成功吸纳百余户村民从事网箱养鳝,抱团闯市场。行情好的时候,平均一口网箱获利1200元左右。 
  “党支部提供政策、资金支持,合作社提供种苗、技术、销售,何愁赚不到钱?”刘三毛与俩儿子商量后,果断加入合作社。 
  拿着党支部提供的10万元贷款,刘三毛放开手脚干起来。去年,受洪涝灾害影响,6亩鱼池获利5万元。刘三毛说,虽然比心里预期低了些,但他是靠双手脱贫摘帽的,脸上有光。 
  在脱贫确认书上签字的那一刻,刘三毛会心地笑了,腰杆也挺得更直了。